《龍藏》又稱《乾隆大藏經》,是清朝雍正、乾隆兩位皇帝組織當時的學者彙編的一部漢語儒釋道叢書大全。《龍藏》雖以「經、律、論」三部分為主要內容,卻涉及哲學、歷史、民族、語言、文學、詩詞、天文、曆算、醫藥、建築等諸多領域,卷帙浩繁,堪稱中華文化的「百科全書」。


回華藏弘化網首頁

  緣起 認識龍藏 雕造與保存 重印紀要 助印流通 印製與出口 恭請辦法    
 
《龍藏》雕造與保存
◎雕刻工程
◎經板雕工
◎經板保存
《龍藏》小檔案

1. 毀板後僅存經板數量
龍藏經板初為79036塊,三次奉旨毀板撤經後僅存78230塊。

2. 遺存之經板
柏林寺轉移到了智化寺時,經統計,78,230塊經板中,完整和比較完整的經板為74,792餘塊,已有3,400多塊被毀(包括已損壞及運輸過程中的損傷)。

 
 

完整之孤本~白塔寺中的《龍藏》

  《龍藏》經板刻成後,初存於故宮武英殿,後因取印不便,於乾隆後期遷入柏林寺存放,由僧錄司和柏林寺住持共負保護之責,並由內務府監督,得到了妥善的保存。解放後,柏林寺及《龍藏》經板由北京圖書館接管。

  文革期間,經板被從大殿遷出置於寺外臨時搭建的五間大棚之內,由於缺磚少瓦,開了天窗,導致棚內漏雨、積水,部分經板不但受到重壓、蟲蛀、雨水浸泡等損害而有朽爛狀況。

  北京市文物局為了搶救這批珍貴文物,成立了經板搬遷領導小組,將存放柏林寺的經板全部轉移到了智化寺。經板方得到了妥善的保存。

  歷史記載乾隆皇帝三次下令毀板撤經,雖然當時奏摺中白塔寺內的《大藏經》也是處理對象,但是因乾隆欽命裝進塔且已封入塔中,無法拆塔抽出經函。也幸而有白塔寺內所藏的這一部《乾隆大藏經》,成為僅存的一部完整的版本。

清代以前歷代雕刻的經板,多毀於兵火,只有《龍藏》經板基本完整的保留下來,成為稀世之寶。清代以前歷代雕刻的經板,多毀於兵火,只有《龍藏》經板基本完整的保留下來,成為稀世之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