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龍藏》又稱《乾隆大藏經》,是清朝雍正、乾隆兩位皇帝組織當時的學者彙編的一部漢語儒釋道叢書大全。《龍藏》雖以「經、律、論」三部分為主要內容,卻涉及哲學、歷史、民族、語言、文學、詩詞、天文、曆算、醫藥、建築等諸多領域,卷帙浩繁,堪稱中華文化的「百科全書」。


回華藏弘化網首頁

  緣起 認識龍藏 雕造與保存 重印紀要 助印流通 印製與出口 恭請辦法    
 
《龍藏》雕造與保存
◎雕刻工程
◎經板雕工
◎經板保存
《龍藏》小檔案

乾隆皇帝出於政治上的原因,多次下令撤毀經板、追繳經書:
•第一次在乾隆三十年(1765年),乾隆以錢謙益「不節有虧,實不足齒於人類」為由,下令撤毀錢氏《楞嚴經疏解蒙抄》,毀版660塊
•第二次在乾隆三十四年(1769年)乾隆以明永樂「犯順稱兵、陰謀篡奪」為由,下詔撤毀《永樂禦制序贊文》等永樂撰著四種,毀版128塊
•第三次是在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,撤毀武則天所撰的《華嚴經》序文,版片數目不詳。

 
 

《龍藏》是最後一部官刻漢文大藏經


  從漢至隋唐,各代高僧翻譯了大量佛典,都靠寫本流傳。

  隋朝亦有僧智苑發心鑿岩為室,磨壁刻經,為防法滅,埋藏了無數的石經,相較於木刻、近代活字排印,此艱苦傳法大業困難何止百倍。

  隨著印刷技術的發明,中國第一部官刻漢文大藏經在宋代開寶年間印成了十三萬版,史稱《開寶藏》,以後有遼刻《契丹藏》、金刻《趙城藏》、元刻《普甯藏》和《元官藏》、明刻《南藏》和《北藏》及清代的《乾隆版大藏經》等。

  而中國最後一次官刻漢文大藏經《龍藏》實為《北藏》的重訂本,乃由清世宗敕修,據《大清三藏聖教目錄》卷五附載的「總理藏經館事務」名錄可知,藏經館由校閱官、監督、監造、總率、帶領分析語錄、帶領校閱藏經、分領校閱、校閱官員和僧人共133人組成。此外,還招募了刻字匠、刷印匠、木匠、折配匠、界畫匠、合背匠等800餘人。雍正十三(1735)年開刻,至乾隆三年(1738)費了四年工夫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