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教育專區 > 書畫藝術 > 孔子聖蹟圖 > 老法師開示
【12-017-1199】
正在這個時候地獄變相圖才完成,又有一個附身來找我,什麼人?孔老夫子。附身來找我,心裡很不平,說我對城隍太好了,他說為什麼不幫助他?我一想是有道理,我並沒有忘記他。我把這個事情跟江老師說。江老師說有,過去確實他畫過孔子聖 蹟圖,孔德成先生選定了三十三張,有文字說明。我說那太好,我們趕緊複印,在全世界各個地方流通,報答孔老夫子。江老師畫孔子一生的事跡,我聽說畫了好像有九十多張,我希望這九十多張全部都能夠複製出來。孔德成先生選的三十三張我們就大量流通,這九十多幅我們可以做比較少量的,在重要的地方讓他保存。當然第一個是山東曲阜的孔廟,那一定要送它完整的。這個完整的至少在中國每個省要有一套,這三十三張的,希望每一個縣都有一套。這是我們這兩年,這個二00四年、0五年、0六年,我想這三年當中,我們的工作項目。我是希望這個地獄變相圖跟極樂世界圖,我們要複製一千張,這個規模很大。孔老夫子聖蹟圖我想把它複製一百套,然後再看情形,有需要的時候陸陸續續的再複製。
【01-003-0109】
鈔【如仲尼 之門,賢達之士,蓋三千焉。】
『仲尼 』是孔老夫子。孔老夫子在東方,出現在我們中國,他也從事於教育,跟釋迦牟尼佛一樣,可以說釋迦牟尼佛跟孔老夫子都是著重於一生創辦教育事業。但是孔老夫子是平民的教育,釋迦牟尼佛雖然是貴族,他也降下來去當平民,可以說兩個人都是提倡平民教育。從這個地方我們得認識清楚,佛教是佛陀的教育,要把它的本質認清楚。但是佛是捨棄了人間的富貴功名,出家修道教化眾生。孔老夫子不然,你們讀《論語》,孔老夫子念念想做官,想展示他的政治上的抱負。他的確是個好人,他是如理如法的希望達到他從政的目的,所以他到處去遊說。可是當時這些諸侯、國王對他都敬而遠之,不敢用他,為什麼不敢用他?實在講很有道理,因為他太能幹,用了他之後,怕他發動政變把政權奪去了。因為孔老夫子底下的賢人很多,什麼樣的人才都有。實在講,他那個時候要搞一個政變是很容易,人才濟濟。可是他不用這個手段,他要用正當的手段,不用非常的手段。他要給後世人做一個榜樣,不用暴力、不用非法的手段來取得政權。既然每一個國家國主都不用他,他就沒有辦法,所以他回到自己的老家,在世上開始辦學,搞教育工作。所以平民教育孔老夫子提倡的。他那時候學生有三千人,三千人都是人才。
鈔【而獨舉七十子者。】
三千人不常說,常常提到孔老夫子學生七十二人,七十二賢,就跟釋迦牟尼佛一樣,弟子當中一提起來就提千二百五十人。這些人:
鈔【久在泗濱,相依陳蔡,亦常隨故。】
孔老夫子這七十二個人也是他的常隨眾。泗濱是孔子講學的地方,都在山東。陳蔡兩國,那是孔子受了災難,他們與老師同甘苦共患難,都不離開。孔老夫子在陳絕糧,沒得吃!聖人還有這個難,我們凡夫業障深重吃一點苦頭,自己要覺悟,不應該懷疑。
【02-034-0158】
中國人善根福德跟古印度人相比,還是差一著,古印度人喜歡修行,念念希望了生死出三界;中國在一般沒有這個念頭,中國人求功名富貴。中國讀書人念念當中不忘的是三不朽,立功、立德、立言。沒有出世的念頭,所以超越六道生死輪迴這個念頭沒有,佛菩薩到中國來示現孔子、示現孟子,這應當是有道理的。所以孔老夫子他所表現的,自己道德學問成就了,這個成就,我們從最低的水平上來說就是言行一致,表裡一如,沒有一絲毫虛偽,這是夫子真正做到。
他周遊列國,到處宣揚他的理念,沒有人肯用他。也曾經拜訪過許許多多國家的諸侯大臣,人家聽了他的話也都很讚揚,但是沒有一個人聘請他、用他。所以夫子到最後只有回老家,回老家教學。回老家那一年,六十八歲,年歲大了,他老人家走的時候是七十三歲,所以教學只有五年。但是五年教學的成就,被後人稱為萬世師表,在中國大陸每個縣市都建孔廟 來紀念他,我想孔老夫子在世的時候沒想到。當年如果哪個諸侯請他去做宰相、做官去了,我想他的成就頂多就像周公、就像管仲這一類人物,後人不會建個廟紀念他,沒這個事情。從這些地方,我們細細去觀察,這教學的功德太大了。
【02-037-0466】
孔子世世代代修福。我們在典籍看到夫子的外公,他媽媽的爸爸,觀察孔家前面五代修善積德,就斷定他們家裡會出人才,把他的女兒嫁給他家,嫁給孔子的爸爸。五代積福,這是好人家,所以他的女兒嫁過去生孔子。孔子一生也是斷惡修善、積功累德,沒享福。後世你看對他的紀念,孔子生活在世間居的是普通房屋,不大,後來你看給他蓋的孔廟蓋得那麼大,給他塑的像、供的牌位擺在那裡,多少人去禮拜、去恭敬。後福!你就知道孔子福報多大。有人告訴我,孔老夫子現在在忉利天,我們能相信。因為他沒有遇到淨土,不知道有極樂世界,以他一生的行業肯定是忉利天。在天上也是老師的身分,也是以倫理道德教化眾生。這些事情我們要記住。
【15-014-0021】
前面跟諸位報告過「道德之人」、「善師者」這兩種人,對整個社會,他具有潛移默化的功德,他們的起心動念、所作所為,都是社會大眾的榜樣,好樣子。他住在這個地方,不知不覺的感化很多人。他感化的人多,感化的時間長,那個功德就大。在我們中國,諸位細細想想,孔老夫子那還得了!孔老夫子,實在講他是道德之人,他有抱負,他很想做一番為國為民的事業。周遊列國的目的就是希望求個一官半職,為人民服務。他作官、求官爵不是榮耀自己,他是為民服務。他的運不好,當時他所見的那些諸侯,就是小國的國王,沒有一個人肯用他。對他都很禮遇,熱烈的招待,不敢用他。什麼原因不敢用他?我們也能想像得到,他的才華太高,他的學生太多,萬一不聽話的時候,要搞個政變怎麼辦?當時那些諸侯都不是孔老夫子對手,孔老夫子的高明,絕對不用非常手段,他用正常手段。這些諸侯對他賞識、任命他,他做;不肯任命他,他只有離開,絕對不搞革命。你們想想夫子的心。為什麼?給後人做個榜樣。不是沒有能力,不是沒有智慧,絕不做一個不好的樣子,讓後人對於政治不滿就起來搞革命。搞革命你要曉得有多少人民受苦難,多少人遭殃?要犧牲多少生命財產?夫子不做,這是他的大德。
實在沒有人任命他,回老家去教學。回老家那個時候大概是六十七、八歲,到這樣的年齡,他就把從政的這個念頭放棄掉,回家教學,傳道授業。他教學的時間並不很長,不過十年。你看看影響力,從他死後一直到今天。雖然中國大陸祠祀廢除了,每一個縣市的城隍廟沒有了,孔廟 還在,你們就想想看孔子的大德。他這個大德是多久建立的?不過十年。十年的教化,影響到今年,共二千五百多年,還有這麼大的影響力,我們有沒有看出來?有沒有想到?他何以有這麼大的影響力?沒有一點私心,沒有一點自私自利,也沒有一點名聞利養,我們常常講的「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」他都沒有,純善純淨的心,為一切眾生,為後世眾生。
釋迦牟尼佛亦復如是,大德!佛的寺廟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,普遍被摧毀。改革開放這幾年,中國大陸好多寺廟都建起來了,我聽說有建得富麗堂皇的,佛菩薩的德大,太大太大!像這些地方,我們看到要多想想,我們自己要怎麼作法。一生當中要做出不朽的事業,這才叫真正成就。自己做得再輝煌,死了就完了,我常講那個成績是等於零,死了就了了。這是說明「善師」跟「道德之人」他對於社會的影響。
孔子、釋迦牟尼佛他們的影響是全世界,影響的時間是無限長。能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力,沒有別的,一片真誠!
【02-039-0086】
「乞法者,參師訪道,露宿風餐,詢求妙法,期成聖果,故曰,乞法養心」。人在世間,真正覺悟,什麼最重要?道最重要。佛家這個說法,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也說這句話,那個時候佛法沒傳到中國來,你看夫子就說過,「朝聞道,夕死可矣」,沒有白來了,所以古人讀書是重道。現在人讀書,現在學校為什麼?為將來在社會上有好的工作、好的發展,榮華富貴,目的在此地。聖賢人沒有這個觀念,孔子一生真的是貧賤,沒有財富,也沒有地位,貧民。做魯司寇,魯是現在的曲阜 ,濟南是齊國,那時候魯國就是現在的一個縣,魯國國君不就是現在一個縣長嗎?做魯司寇做了三個月,被人擠下來,為什麼?他要做好官。你要想做個好官,為人民服務,那個人要為自己的功名富貴,你跟他相牴觸,你跟他不同類,你還能幹下去嗎?所以孔子聰明,辭職,不幹了,回家去教書、去教學,教了五年,過世了。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,漢武帝想治理國家,教老百姓,那時候諸子百家,用什麼人的方法來教?董仲舒推薦孔孟,漢武帝接受了,所以就做為國家教養人民的主要的一個理念,用孔孟之道,尊孔子為萬世師表。孔子在世作夢也沒想到,如果想到這樁事情,何必去做官?何必去周遊列國?教學多好!這個事情有人想到了,釋迦牟尼想到了,你看他三十開悟,開悟之後不做國王,就教學,教四十九年,七十九歲圓寂的。聖賢人所走的路,這條路在佛法叫成佛之道。孔子是到晚年不得志,他一心是想做官,展示他愛國愛民的理念,沒人用他,迫不得已回到老家去教學。回老家那一年,六十八歲,七十三歲走的,教了五年。你看五年的教學,萬世師表,這是聖賢事業。在印度是成佛之道,在中國是聖賢事業。不是聖賢人見不到。
【12-017-1209】
孔老夫子在世的時候毀謗他的人,嫉妒他的人,糟蹋他的人,侮辱他的人,很多!在世的時候一生不得志,周遊列國沒人用他,那些列國的諸侯接見他,聽他講的那些話,就是老子所講的,「下士聞道,大笑之,不笑不足以為道也」,沒有人相信他。年歲也大了,不得不回老家,回老家的時候六十八歲了,孔老夫子七十三歲走的。所以回到老家去教學,中國私人辦學是從夫子創始,教學只有五年。五年被後人尊稱為萬世師表,為中國人的最好榜樣,孔老夫子作夢也沒有想到,後世人對他這麼尊敬,這是實話。
由此可知,一個人在世,人家讚歎你也好,毀謗你也好,都不是真的。真的是什麼?歷史論斷,所謂是蓋棺論定,普通一般人沒有資格,那個必然是史學家,有德行、有學問,由他來評斷。世間一般人見仁見智,那不能作算的,這是我們用世俗眼光來看。一個人不計毀譽奮發向上,世法如是,出世法更是如是。現在這個世間只有毀謗人,哪有讚歎人的?如果這個世間人會讚歎人,我們這個世間災難就沒有了。為什麼?人心善。大乘經教裡頭佛常說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善人多、善念多、善行多,中國古大德常講,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善人,這個世間就不會有災難,百分之一。
【01-003-0168】
《論語》上,學生們對孔老夫子的批評: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。這五個字,孔老夫子一生是真真實實的都做到。溫和,善良,對人恭敬有禮,生活節儉,沒有一絲毫奢侈,事事他能讓別人,自己退。夫子之德,這是學生們公認的。這五個字我們聽來都不難懂,要是真正把這五個字都做到,那你就是聖人。
【02-009-0018】
善裡面第一善是什麼?勸人孝親尊師,勸人學好,勸人學佛,這是第一善,沒有比這個善更大的。一生專門勸人善,勸善規過,有兩個代表的人,我們都看得清楚。在中國,孔老夫子,孔老夫子一生生活也很清苦,日子也不很富裕,勉強可以度日而已。天天教學,勸人行善,這個功德多大。中國歷代帝王,不管是誰,改朝換代,沒有一個不尊敬孔子,連外國人都尊敬。他家的子孫,子子孫孫一直到今天,我們一聽說孔老夫子的後代,沒有不尊敬的。孔德成有一年到了舊金山,外國人聽說孔老夫子的後代來了,特別禮遇。沾祖宗之光。
【12-017-1035】
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」這個用意太深了。這三句話就是孔老夫子的一生 。